×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病毒学检验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双语教学的开展。为了响应教育部要求,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一些双语课程。在卫生检验领域,国际领先的检测技术、先进检测仪器不断涌现,测试指标的不断细化、精准化,变种细菌、病毒的出现等一系列挑战要求卫生检验人员具备一定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快速获取专业领域前沿信息并及时做出反应。

病毒学检验作为卫生检验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关于病毒检验基本技术及方法和常见重要致病病毒生物学性状、临床表现、流行特点、防治策略、检验方法等内容的一门学科[1]。近年来病毒传播导致的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如2003年全球SARS暴发、2004年亚洲禽流感病毒H5N1流行、2009年甲型H1N1流感席卷全球、2014年非洲埃博拉肆虐等,使得病毒学检验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为了培养具有较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卫生检验人才,我们在2012级和2013级卫生检验专业第六学期开展了病毒学双语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促使教师在不断学习中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水平,现介绍如下。

1 明确教学目标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专业中用外语(我国主要是英语)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对非语言类专业知识的学习达到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外语应用技能的双重目标[2],根本目的在于传授知识,而不是学习语言。所以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及专业英语教学不同,不能过于强调语言目标。教学目标首先是知识目标,其次是语言目标。即应该把学生掌握病毒学检验课程专业知识、理论、技能作为首要目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悉并能使用常见的病毒学检验专业英语词汇,进而能熟练查阅专业相关英文资料获取国际前沿信息,在专业领域能进行听说交流,使其专业英语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 开课前调研

学生是双语教学的对象,开课前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是否接受双语课程及程度、对双语授课的期望等是决定双语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开课前我们对学生的相关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指导我们在双语授课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调研结果显示,截至第四学期末,大学英语四级测试通过率达到90%,六级通过率也有15%,表明双语授课对象已经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但是在所学课程中留意过相关英语专业术语的学生只有36%,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接触和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当被问到“是否希望多门课程都开设双语教学”时,47%的学生选择“是”,20%的学生选择“否”,33%的学生选择“无所谓”,表明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开设双语课程,其他学生可能是存在畏难情绪或者是还没有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等原因而表示不希望或不关心。

对病毒学检验双语课程的教学及考试期望的调研结果表明:关于教学材料,仅有19%的学生选择“原版英文教材+英文PPT”。另外,30%和51%的学生分别选择“原版英文教材+中文PPT”和“中文教材+英文PPT”。授课模式上,在5个不同选项中选择“中英文PPT+中英文讲授”的学生最多,占45%。关于英文所占比例的问题,选择英文占20%的学生最多,占46%。在考试方式上,大多数(73%)学生选择“中英文混合命题,自由作答”。这方面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还没有信心能够接受全英语式的教学。

3 教学模式选择

病毒学检验双语教学能否适合大多数授课对象,这与所选择的教学模式密切相关。根据英语使用的比例,双语教学可以分为3个层次[3-4]:全英语式、整合式和渗透式,分别对应双语教学的高级、中级和初级阶段。前两个层次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全英文或中英文授课,向学生营造全英语氛围,要求教师和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只适用于少数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渗透式双语教学采用中文教材,进行中英文授课,英文所占比例一般在20%左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基于开课前对学生英语水平和对双语课程期望的调研、病毒学检验任课教师的英语水平及其他院校双语教学的经验,我们最终选择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病毒学检验》(第2版)作为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系统、专业性强。同时以《Fields Virology》《Lennette's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Virallnfections》和《The Foundations of Virology》等外文书籍作为参考资料,课堂上使用中英文课件及中英文讲授。根据章节内容的具体情况及授课对象的反馈情况,灵活调整英文使用比例,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和学生逐渐适应,逐步提高英语应用的比例。

上一篇:某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开设病毒学检验课程的
下一篇:没有了

Top